{{item.label}}

人名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?

133****3172
以人名 发明
提问时间:2022-05-13 11:27:09
提示:以下回答均以本问题为中心,仅供参考;如需更多帮助,请咨询早鸽顾问。 去咨询
回答 | 共1个
黄磊
黄磊
从业8年
版权登记版权变更
所在地区:深圳市
咨询解答:48
咨询TA

  姓氏起源 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(距今约五千年),就有了姓。那时是母族社会,只知有母,不知有父 。 所以“姓”是“女”和“生”组成,就说明最早的姓,是跟母亲的姓。夏、商、周的时候,人 们有姓也有氏。“姓”是从居住的村落,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。“氏”是从君主所封的地 、所赐的爵位、所任的官职,或者死后按照功绩,追加的称号而来。  人名的起源  早在人类的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过着群居的原始生活。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自卫来保护自己,或者采集狩猎以维持生命。他们的生活十分原始,还不需要姓名来区分彼此。后来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,人际之间的交往日渐密切,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,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,亦即我们后来所说的“姓”;在一群人中间,为了把彼此区分开来,也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,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“名”。在社会交往中,无论哪一群人,在自己内部只用“名”便可以彼此区分,若与另一群人交往,仅仅称“名”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,他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”姓”与自己的标志“名”结合在一起,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。这种一群人的标志和个体标志的结合,便是人类最早的姓名。  关于人类名字的起源,从汉字“名”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早的含义。这一汉字由“夕”和“口”两部分组成,对此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说:“名,自命也,从口、夕。夕者,冥也,冥不相见,故以口自名。”意思是说,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,人们白天相见,可能通过形体、面貌、声音相互识别。一旦到了晚上,相互看不清楚,就只能通过自报名字来区分你我了。可见,人名的产生是社会交际的需要,它的最本质的作用,就是在社会交往的所有场合都可以区别人的个体。  在文字出现以后,原由口头表达的人名也进化到文字阶段。在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原始社会的陶器中,上面都刻画有一两个符号,据专家考证,这些符号都与早期的人名有关。如果这种解释可信的话,那么,不同的人名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。到了商周时期,我国的文字大量出现并趋向于定型,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名。如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,不仅有“名”这个汉字,而且还有示壬、中丁、外丙、小乙等人名。这些,都是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名字。  总之,人名是在人类社会处于原始时期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,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。最早,它是人们随意用来区分彼此的符号,以后又演变成为固定身份的标志,在文字出现以后又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。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,就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,随着名字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名字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。  历代人名特点 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。五千年来, 人名从产生到发展,基本格局大体不变。具体到每个朝代,名字则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。  我国人名最早有规律可寻的是夏代。当时人崇拜太阳,通行的历法是干支记年,因此,当时的帝王和贵族都喜欢用天干命名。据《史记?夏本纪》记载,夏代的帝王名字有太康、仲康、少康等人,据陈梦家在《殷墟卜辞综述》一书中考证,这些名字中的“康”字即“庚”字,是传说中的十个太阳(天干)之一。此外,夏代帝王的名字还有孔甲、胤甲、履癸等,名中的“甲”、“癸”也都是天干。至于商代帝王,取名时无不继承了夏代帝王的这一传统,无论是开国之君商汤(又名太乙)还是亡国之主帝辛(即殷纣王),包括其间的29位帝王,无不以天干命名。当时的贵族也效法帝王的这种做法,在名字中使用十个天干,如祖已、父癸、虎父丁、弓父庚等,无不如此。  到了周代,随着人口的繁衍和文化的发达,人名制度也日臻完善。这时和人名不再像夏商人名那样质朴,而是开始注重文采。这种重视的结果,在一方面是大量庄重、新颖名字的出现,另一方面则是“五则”、“六避”制原则的产生。根据这些原则,人一生下来必须根据信(身体上的某些标志)、义(婴儿表现的天赋)、相(相貌)、假(假借)、类(象似)命名。同时,还要避开国名、山川名、官名、疾患名、祭品名(畜牲)、祭器名,清规戒律十分繁琐。尽管如此,大量优美动听的名字仍然不断出现,如姬发(周武王)、孔丘(孔子)、庄周(庄子)、李耳(老子)、屈平(屈原)、宋玉等名字都极具特色。  周代的人名特点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及秦朝以后,直到汉代时才有所变更。当时,处在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和繁荣时期,人们渴望建功立业以报效国家,因此在名字问题上也体现了这种时代精神。有些人注重对国家的贡献,取名孔安国、赵充国、于定国等;有些人景慕古代英雄人物,取名陈汤、赵尧、张禹;有些人尚武,取名苏武、班彪、夏侯胜;有些人气概豪迈、取名孔奋、魏霸、法雄;有些人德操卓荦,取名曹操、董卓、庞德等等。这些,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。  两汉之际,当政的王莽推行一场双名单名运动,强行把那些双字名的人改为单字名。他认为:“秦以前复名盖寡,遂禁复名”。当时有匈奴单于前来进贡,也被他专门下诏改为单字名;另有他的长孙王会宗,在这次运动中随例改名王宗,后因企图谋反,不仅事泄自杀,而且名字也被恢复了双字名,以示惩罚。像这样对取名用字的一增一减,表现了强烈的褒贬意向,此后,人们开始有了“取双字名是低贱的”这一观念,很少再有人用双字名。这种风气一直持续了近300年,直到南北朝时期才略有改观。  魏晋南北朝时期,人们取名时除喜欢重复用字和在小名前加“阿”字外,还喜欢加上“之”字或表明自己的宗教信仰。其中,用“之”字取名的突出例子是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子孙。他的名字是羲之,7个儿子的名字是玄之、凝之、涣之、肃之、徽之、操之、献之,两位孙子的名字是桢之、靖之,两位曾孙的名字是翼之、悦之。如此祖孙4代相继,也不加以避讳,在中国姓名史上是十分特殊的现象。另外,南北朝人大多笃信佛教,为了表明自己的宗教信仰,也大多喜欢在名字中加上与信仰有关的字眼,如“僧”、“惠”、“昙”等表示信仰佛教,“道”、“玄”、“灵”等字表示信仰道教。诸如此类的名字有王僧达、陆惠晓、王昙首、萧道成、王玄谟、谢灵运等。据日本《东洋史研究》的有关文章统计,当时的人名仅带“僧”字的就有122人,带“昙”字的39人,可见当时用名字反映信仰的风尚之盛。  历史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,人的名字又出现了喜欢在取字时只用一字、称呼上标榜排行、名字中喜用“彦”字等新特点。属于第一种情况的人名有房玄龄字乔、张巡字巡、徐坚字伦、谢逸字海等;属于第二种情况的人名,从当时人韩愈所写一首诗的题目中就可看出。这首诗题即《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,李十一拾遗,李二十六员外,翰林三学士》,其中的人名分别代表王涯、李建、李程等;第三种情况则主要集中在唐末五代。由于“彦”字指有才德的杰出人物,加上当时世风日下、朝中乏人、社会动荡,所以,许多人都 以“彦”字取名。其中的知名人士,有唐末宰相徐彦章、后梁都指挥使杨彦洪、南汉大将伍彦寿等。据统计,仅唐末至宋初几十年间,以“彦”命名的大小人物就有145人见于史册。甚至有些人想取带“彦”字的名字而找不到适合与这搭配的字,只好借用别人已经叫响的名字。如当时仅名“彦章”、“彦咸”、“彦卿”的人就各有7个,“彦超”有11个,“彦进”有4个,“彦温”、“彦韬”各有3个。整个官场政界,几乎成了“彦”名人的天下!  入宋以后,双字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,一些“思贤欲齐”和按家族字辈而

2022-05-13 14:23:10
没有符合您的答案?立即联系 “在线顾问"
顾问推荐
{{item.label}}
{{item.desc}}
张军林
张军林顾问
擅长:商标变更,商标驳回复审
执业11年
咨询专业顾问
最新问答
2023-06-19 06:34:24
北京海丰益商贸中心基本介绍?
北京海丰益商贸中心基本介绍?
2023-06-19 06:33:56
北京佳兴源装饰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公司大概情况
北京佳兴源装饰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公司大概情况
2023-06-19 06:33:29
北京君燕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多久时候成立的?
北京君燕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多久时候成立的?
2023-06-19 06:32:19
北京市华盛业石材经营部是多久时候成立的?
北京市华盛业石材经营部是多久时候成立的?
2023-06-19 06:31:54
北京市四季永芳石材经营部基本介绍?
北京市四季永芳石材经营部基本介绍?